当前位置 首页 > 看资讯 > 学历教育 > 正文
又是一年录取季这些骗术请留意
发布:管理员 时间:2018/6/23 阅读:334 次

又是一年录取季,每年这时候总有一些不法分子动起“歪脑筋”,借着高考的由头散布谣言、实施诈骗。为了提高考生和家长的防骗识骗意识,小编整理了常见的高考招生骗局,希望大家提高防患意识,不要上当受骗。

1.以发助学金为名义的电信诈骗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明确,所有资助项目均不要求学生预先缴纳任何费用,不要求在ATM机或网上进行任何操作。考生一旦接到以某某机关或工作人员名义打来的承诺发放助学金或助学贷款等类似内容的电话,不要根据对方要求通过ATM机或手机银行等方式对自己的账户进行任何操作,并及时向当地教育和公安机关反映情况。

2.含有木马程序的短信诈骗

李女士在女儿参加高考前夕,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说是可以查看女儿的高考体检报告。因孩子姓名和自己的手机号都正确,她以为是学校发送的短信,未核实短信来源便点击了链接,几分钟后李某就收到了银行发来的短信,自己银行卡内的钱不翼而飞。

诈骗者向考生和家长发送的查询分数、查询录取结果等信息,一般附带有木马病毒的链接。考生或家长一旦点开链接,木马程序便植入手机,获取关联银行卡等信息,从而造成财产损失。专家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轻易点开手机中来源不明的网站链接。

3.冒充军人谎称掌握内部指标

某考生高考成绩不理想,其父亲吴先生四处托朋友帮忙。朋友介绍了贾某,他声称自己是军队的少将,认识一个学校的校长,有内部指标,可以帮忙办理入学,但要想获得入学名额,除去交给学校的学费6万元之外,还需要额外向办理相关手续的学校领导支付9万元。吴先生深信不疑,依约支付费用。但女儿就读后发现,学校并非正规学校。吴先生只好报警,经查贾某根本不是军人,最终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

省考试院提醒考生,军校招生从来没有所谓的“内部招生指标”,也不向考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不要听信缴纳费用即可办理入学的谎言。

4.伪造录取通知书实施诈骗

某考生高考失利,家人经熟人介绍,认识了同乡陈某。陈某称,只要张家愿意拿出15万元,就可以将某送进某大学读统招本科,四年后可以拿到正规的本科生毕业证。张父向陈某支付现金后,陈某拿出一张武汉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写着,张鹏被某大学金融学专业录取,有报道时间和该大学的公章。直到2015年,张鹏才发现自己度过的美好4年“大学”生涯竟是一个骗局,到手的是一纸假毕业证书。

考生应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渠道查询录取结果,考生收到的录取通知书应与查询到的录取结果相一致。

5.有些APP“有毒”

孙女士从手机应用市场下载了一款APP,孙女士下载后虽然没有异常,但许多亲友却收到由她手机号发送的借钱短信,而这些信息都不是孙女士发送的。民警介绍,孙女士下载的软件中被植入病毒,一旦点击下载等于将所有隐私都暴露给不法分子。

警方提醒,不法分子会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制出假的高考查分APP、志愿填报APP等,诱惑大家点击下载。建议考生及家长谨慎安装不明来源的APP,避免上当受骗。

为帮助考生及时获知成绩和录取信息等,省教育考试院不仅通过官网和官微发布消息,还开发了小程序供广大考生使用,小程序无需下载安装,考生可放心使用。

6.大学被冒用

日前,一所名为武汉经贸大学的网站引发多名网友关注,该网站从网页设计到领导介绍均与其他学校高度雷同,被指抄袭多所高校的官网信息。

6月8日,河北省网信办根据调查情况发布通报,经向湖北省教育部门核实,在湖北168所正规高校中,并没有“武汉经贸大学”,该网站属违法网站。依据互联网有关法律规定,河北省网信办对该网站进行了关停。下一步,省网信办将联合公安、教育等部门对其涉事网站及相关人员开展进一步调查。

提醒考生,遇到不明情况的大学时,可通过查询教育部网站公布的高等学校名单和新批准学校名单进行对比。

7.混淆成人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

一些招生人员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希望就读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重点大学。家长花钱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入学之后方知上当受骗,就读的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的教育。

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不同。

8.“协助”查询录取信息

每年招生期间,有些骗子住在招生现场附近的宾馆,利用家长和考生提供的报名号或准考证,冒充考生家长或亲戚,在招生录取现场咨询点查询考生投档轨迹,钻家长和考生对录取信息不了解的空子。

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的,却向考生家长“报功”:是由于他找了朋友,花钱疏通关系,考生才被投档或录取,并借机向家长收取钱财。

9.“自主招生”渲染成“自由招生”

一些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吹嘘可以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10.高额费用咨询志愿填报

一些社会咨询机构、个人冒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高校名义搞高考志愿填报现场咨询、辅导活动。仿冒官方网站开展网上咨询、辅导,号称专家指导,包准包录,向考生和家长收取高额咨询费、辅导费,令考生和家长遭受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还可能被误导,丧失正常录取机会。

(来源: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作者: 来源: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文章内容版权声明

1、本网转载文字、图片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转载稿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对于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果本网所转载稿件的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于文章转载发布时间起两周内使用用电子邮件(zexiaotong@163.com)通知本网,本网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择校通”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择校通”所有,转载请署名“择校通”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